各办、站、企业:
现将《全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陈家湾镇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全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防范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中办、国办及国务院安委会、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和省、市、县安排部署,决定在全镇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简称“专项行动”),针对岁末年初安全风险特点,组织开展拉网式、地毯式、起底式排查整治,推动各有关方面严防死守、抓早抓小、源头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坚决防范冲击群众心理底线的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现成立全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组,组长由镇长杨媛媛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镇长侯锦锋担任。成员由各办、站、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
镇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镇安委办,负责统筹全镇专项行动,加强工作调度和跟踪督办,组织开展综合检查。
二、工作开展方式
专项行动自即日起至2025年3月底结束。
各企业要立即安排部署,组织开展自查自改、抽查检查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隐患抓好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尤其是要对近5年典型和较大及以上事故、灾害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深入剖析原因,从体制机制、责任落实、制度措施、执法力量、科技赋能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结合今冬明春季节性特点、行业领域风险和省级“督检考”、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指出的问题隐患和举报线索等,制定针对性整改、整治措施并落实到位,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全面自查自改
各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及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制定专项行动自查自改工作方案,对照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聚焦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全员安全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以及事故警示教育和防范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覆盖每个部位、环节、岗位。督促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的中央及省属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专家进行地毯式排查。
对专项行动期间自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要严格落实整改和管控责任措施,建立问题隐患台账,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清单管理、逐一销号。
(二)聚焦重点检查
要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问题隐患突出的基层地区、单位,特别是事故灾害易发的部位、环节,指导解决深层次、系统性、根本性问题隐患。
(三)紧盯工作落实
镇领导组办公室持续紧盯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切实保障安全监管所涉及的职责分工、针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普遍性问题制定、采取系统性治理措施并做好落实。
三、重点排查内容
见任务清单(附件)。
四、工作要求
(一)扣紧压实责任。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二)严肃执法问责。专项行动期间,对检查发现的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严格落实挂牌督办等措施;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关闭取缔;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危险作业、非法盗采等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落实“行刑衔接”机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检查发现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整治整改走过场等突出问题的企业,要进行通报批评,并抄送其上级公司和纪检监察部门,视情提出整改和追责建议。
(三)强化值班值守。各企业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请示报告,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发生险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扎实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和技术战术训练,落实装备、物资、通信等保障措施。
附件
全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任务清单
序号 | 领域 | 工作任务 |
(一)煤矿 | 一是贯彻国家及我省加强矿山安全工作有关举措,强力推进矿山安全八条硬措施硬落实,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情况。 | |
二是深入排查采掘接续紧张、保供任务重、安全风险高的矿井,严厉打击“七假五超三瞒三不两包”、不按设计建设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 ||
三是落实水害防治“三区、三线”管理和“五必须、五严禁”等防控措施,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查清2年采掘活动范围内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等情况。 | ||
四是落实瓦斯防治和两个 “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以及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等四项措施情况。 | ||
五是落实遇特殊地质单元、过地质构造带等环节各项安全措施情况。 | ||
六是双回路供电系统可靠性和落实电气设备失爆、皮带磨损、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火灾、内外因火灾防范措施情况,阻燃风筒、皮带、电缆和高分子材料使用管理及相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 ||
七是聚焦煤矿地面辅助设施安全,加强“三堂一舍”以及办公地点特别是井口罐笼等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 ||
(一)煤矿 | 八是“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 |
九是按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实行双报告和挂牌督办情况。 | ||
十是煤矿安全监管专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煤矿分级属地监管责任,对高风险煤矿、停产停工煤矿落实巡查等措施情况。 | ||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 | 一是防范道路运输、中毒窒息、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火灾、采空区垮塌、边坡坍塌、冒顶片帮等事故风险情况。 | |
二是排尾达到设计标高尾矿库的闭库销号情况。 | ||
三是非煤矿山“三同时”专项检查、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以及矿山资源整合等情况。 | ||
四是对单班入井30人以上的地下矿山、尾矿库和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风险管控情况。 | ||
五是针对不按设计施工、以采代建、违规转包分包、“一面墙”开采等问题查处整改情况。 | ||
六是尾矿库的浸润线埋深、干滩长度、坝外坡比是否满足安全设计要求,干排尾矿库按安全设计要求进行碾压、堆存情况。 | ||
七是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及智能预警手段升级改造情况。 | ||
八是“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 ||
(三)危险化学品 | 一是危化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落实,重大危险源企业设施设备完好、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情况。 | |
二是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批先建。 | ||
三是危化企业防冻、防凝、防雪、防滑、防火、防静电等专项检查情况。 | ||
四是危化企业检维修、动火作业等特殊作业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 ||
五是易制爆和剧毒化学品企业经营销售安全管理情况。 | ||
六是危险化学品试生产项目制定试生产方案和“三查四定”措施落实情况。 | ||
七是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油气储存企业等风险集中治理情况。 | ||
八是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一般化工、化工合成制药企业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 | ||
九是牵头开展打击非法经营、储存、运输和燃放烟花爆竹专项行动。 | ||
(四)交通运输 | 一是深刻吸取近期多地大客车侧翻、起火以及危货运输车辆泄漏教训,聚焦运输工具安全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行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 |
二是完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面细致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情况。 | ||
三是聚焦城镇公交、旅游包车等“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驾驶人员,督促开展冬季安全“敲门行动”情况。 | ||
四是“三超一疲劳”“带病运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情况。 | ||
五是临水临崖、长大桥隧、长陡下坡、团雾多发路段、易积雪结冰路段风险隐患管控以及防滑、防冻、防凝等安全防护措施执行落地情况。 | ||
六是加强水上交通、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监管情况。 | ||
七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农用车非法违法载人治理、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等情况。 | ||
八是推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情况。 | ||
(五)建设工程和既有建筑 | 一是建设工程编制实施冬季施工方案,落实防滑、防冻等措施,严格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关键工序管理,严防盲目抢工期赶进度情况。 | |
二是“危大工程”以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安全管控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 ||
三是围墙、铁皮屋等易倒伏物和广告牌、玻璃幕墙、空调外机等易坠落物防风加固情况。 | ||
四是工地内临时建筑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及临时建筑使用燃烧性能低于A级要求的材料或构件老化、损坏等安全隐患治理情况。 | ||
五是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情况。 | ||
六是学校、体育场馆、医疗养老机构、大跨度建筑物、温室棚舍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开展情况。 | ||
七是突出城镇结合部、城中村、安置区、学校医院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情况。 | ||
(六)燃气 | 一是开展城镇燃气经营企业供气安全,餐饮企业、养老院、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燃气用气安全专项整治。 | |
二是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设施设备日常巡检、管道燃气企业入户安全检查、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随瓶安检情况。 | ||
三是推进老旧管道更新改造,清理燃气管网违章占压,开展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瓶改管”,治理“带病运行”以及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等情况。 | ||
四是整治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管、问题网、问题环境六类隐患,严厉打击私接私改燃气管道设施、私自拆装燃气表、室内同时使用燃气和炭火形成双火源等情况。 | ||
五是城镇燃气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县级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等情况。 | ||
(七)消防 | 一是高层建筑、学校、、经营性自建房、商市场、宾馆饭店、新业态、仓储物流以及“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开展情况,尤其是整治劳动密集型企业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夹芯彩钢板搭建厂房等情况。 | |
(七)消防 | 二是严格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控,电气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无审批动火施工、营业或使用期间违规动火动焊作业、违规使用明火、施工期间未落实现场看护人员、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违规层层转包施工作业等突出问题。 | |
三是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消防车道、登高操作面等妨碍消防“生命通道”畅通整治情况。 | ||
四是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质量监督,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违规停放充电,科学布局增设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 | ||
五是矿山地面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针对“两堂一舍”(即食堂、澡堂、员工宿舍),严查管理责任落实、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储油、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夹心彩钢板建筑、消防设施短缺损坏、封闭安全出口、吊篮使用不符合规定、电气线路老化、切割焊接动火作业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风险隐患整治情况。 | ||
(八)冶金工贸 | 一是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 |
二是食品加工、皮革加工、造纸、印染等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开展情况。 | ||
三是易燃易爆区域动火、煤气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方案审批、风险辨识、条件确认、现场监护等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 ||
四是“一厂多租、业态混杂、厂中厂”以及工程项目、检维修作业外包外委等突出问题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情况。 | ||
五是工贸企业配套危化装置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情况。 | ||
六是按照吕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的通知的要求,督促各镇镇落实冶金工贸企业挂牌责任人 | ||
(九)特种设备 | 一是供热承压锅炉、供气供暖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电梯、滑雪场客运索道、旅游景区和游乐场所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等重点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 |
二是非法电梯使用排查整治,电梯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监督检查,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鼓励电梯加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等工作开展情况。 | ||
三是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未经许可或者超出许可范围从事生产活动,以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情况。 | ||
(十)电力 | 一是并网发电企业电力、热力保供情况,迎峰度冬燃料供应情况。 | |
二是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尤其是冬季施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 ||
三是高风险作业安全措施和现场管理情况。 | ||
四是输电线路防冰冻灾害,以及融冰除雪设备保障情况。 | ||
五是涉林(草)区输电线路及风电、光伏等电力企业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 ||
(十一)矿产资源 | 一是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情况。进一步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决遏制本行政域内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构建上下联动监管责任体系。村级实行“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 |
(十二)矿产资源 | 二是废弃(关闭)矿井、私挖滥采易发点监督管理情况。镇政府定期对废弃(关闭)矿井私挖盗采易发点进行排查,排查出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建立“五张表”,即已取缔私开矿、已关闭有证矿山企业、越界开采矿山企业、历史盗采线索、专项行动排查线索。对问题矿点(坑口),按“六条标准”处置,设立警示标志牌,对新发现的非法采矿线索全部立案调查。 | |
(十三)森林防火 | 一是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打击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深入开展重大火险隐患排查整治,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治理,突出重要区域和重要目标,建立隐患台账及责任清单,实行销号式整治,从重打击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建立完善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 | |
二是林下可燃物、林区及林缘地带耕地内“农田剩余物”清理情况。开展“六清行动”,对难以清理利用的秸秆等农田剩余物,组织开展计划烧除,最大限度降低林区可燃物载量。 | ||
三是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响应措施落实情况。综合运用“六位一体”等监测手段,及时分析研判火险形势,适时发布火险预警信息。依托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卡口、语音播报系统等科技手段,坚持24小时动态监测。 | ||
四是防火通道、隔离带、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加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和防火道路建设,加快完善重点火险区火灾防控基础设施,加强重点林牧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 | ||
(十三)森林防火 | 五是森林防灭火责任制以及野外火源管控和巡查巡护措施落实情况。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健全森林防灭火工作协调机制,严格落实防火检查、日常巡护等常态化管控手段,加强祭祀用火、农事用火、林区施工生产用火和景区野外用火管理。 | |
六是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装备物资准备和紧急避险训练演练情况。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建立各类救援力量联防联训联战机制,强化针对性演练。 | ||
七是森林防火宣传、送教到基层等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开展情况。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倡导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扩大社会影响,进村入户到人头,摸排各类限制行为能力人员,落实监管人责任,切实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 ||
(十四)灾害防治和救助 | 一是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防控和防范应对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电力设施周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确保不留死角。制定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以及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状况,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重要地段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技能培训。 | |
三是落实冬春救助和应急救助政策,严格救灾款物发放,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 | ||
四是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