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千万工程”经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收官战”特印发《薛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请遵照执行。

薛村镇人民政府 

2025516

薛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收官战”,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安排,聚焦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垃圾清理不及时、环境脏乱差治理不彻底、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短板弱项,以村为单位,突出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垃圾高效清零、污水有效处理、厕所卫生便捷、道路绿化清洁、河流生态通畅、乡村整洁美丽、机制健全管用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工作重点

1.整治公路沿线。聚焦307国道、八石线、县道、乡道和铁路、高速西口、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以及景区景点周边道路等重点路段沿线,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清理陈年垃圾,加强日常保洁,整治运输车辆抛洒滴漏,严厉打击偷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行为,整修破损路面,完善标志、标牌、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开展道路绿化美化。(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刘大伟)

2.整治河道“四乱”。聚焦河道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以三川河、黄河为重点,通过设立警示标志、日常巡河、清淤疏浚、漂浮物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排查并清理整治河道,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康建锋)

3.清零积存垃圾。聚焦农村道路沿线、山体边坡、河道沟渠、村庄街巷等重点区域,通过器械与人工结合的方式,彻底清除各类积存已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依托乡村承载机构和人员,常态化进行巡查,防止再次积存。(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张志鹏)

4.提升村容村貌。聚焦农村主要道路沿线、村庄出入口、村内街巷等公共区域,整治乱堆的木材、砂石、砖瓦等建筑材料,拆除或改造破旧、脏乱的遮羞围挡、僵尸围挡,清除随意悬挂张贴的广告牌(栏),规范电力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等“蜘蛛网”,修补破损街巷,加强生活垃圾日常保洁清运,整治生活污水向街巷乱排,拆除私搭乱建,对长期无人居住、无人修缮的废弃房屋及残垣断壁进行拆除。(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王东生)

5.治理生活污水。聚焦生活污水直排、乱排现象问题,对村庄周边、农户门前屋后、畜禽养殖场所周边等污水排放集中区域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生态化处理等措施,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立健全监测点,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王东生)

6.消除“问题厕所”。聚焦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重点排查技术模式不科学、建设质量不过关、运管机制不健全、农民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建立问题厕所台账,坚持实事求是、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分类、分步整改。引导农户加强对现有卫生厕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农村户厕卫生、整洁、便捷。(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张志鹏)

7.改善户容户貌。聚焦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内随意堆放的柴草、土堆、粪堆及闲置生活用品,清理破旧围栏、建筑物料、农业生产废弃物,拆除私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规范庭院畜禽散养行为,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庭院干净整洁,消除“视觉贫困”积极推进“空心院”整治和废弃宅基地变花园、果园、菜园、游园。(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张志鹏)

8.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聚焦废旧地膜、秸秆、农药化肥包装、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秸秆还田、废弃物回收、化肥减量替代、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张志鹏)

9.推行“垃圾不落地”。学习孟门镇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工作经验,在具备条件的村庄,鼓励引导村民把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存放在自家院内,由乡村组织专人逐户上门收集,然后投放到固定的垃圾收集转运点,经统一转运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形成“农户自行保存、专人定时收集、乡村定车转运、县级定位处理”的工作闭环,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转运”一体化处置体系建设,推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各村委;责任人:王东生)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环卫站具体负责综合协调、指导督查等工作,镇相关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责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各村委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村支书要亲自挂帅、带头带动、亲力亲为,当好“施工队长”,下足“绣 花功夫”,逐级压实责任,扎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做好资金保障。坚持财政投入为主导,用好用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各村委要统筹用好“千万工程”项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补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等各类资金,多措并举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开展环境整治,有条件的村委积极探索“谁受益、谁付费”等经验做法。在农村人居环境工程项目中优先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3.广泛宣传发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做法和成效,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深度报道,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镇上下积极参与、共同行动、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4.强化监督指导。镇级建立日常调度、分片督导、随机暗访、定期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重点督查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工作进展、整治成效、建章立制等情况,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村委予以资金倾斜支持,对行动迟缓、工作推进不力的村委予以通报批评、严肃问责,并限期整改。镇相关单位要强化协调配合,定期会商研判,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推进措施,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村委要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请您来监督”随手拍奖励活动,建立举报奖励、问题交办、跟踪反馈等制度,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5.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山西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广“垃圾不落地”经验做法,鼓励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通过市场化或政府主导运营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加强保洁清运队伍建设,配足配齐现代实用装备,定量定标定人划定保洁责任。建立检查通报、从严奖惩等绩效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农民群众参与本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共同参与机制,系统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