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律师事务所、各基层法律服务所:

进村入户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是为解决农村居民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难以获的优质高效服务的问题,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同时增强其法律意识与素养,推动法治建设进步,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服务主体

柳林县范围内注册的所有律师以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二条范围和内容

法律服务团队将进入农村、村集体、村民小组、农村娱乐场所、农村集会场所、农户家中等,就农民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2.农村土地流转纠纷;

3.土地征收、征用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

4.房屋拆迁与补偿纠纷;

5.地质灾害引发的纠纷

6.老年人权益保障、赡养纠纷

7农民工外出务工权益保障;

8.婚姻家庭、继承纠纷

9相邻纠纷

10.法律援助、公证事项;

11.其他

第三条服务方式

解答咨询过程建立工作日志,应记录以下内容

1.记录每次进村入户的时间、地点、咨询对象的基本信息。

2.记录涉及的法律问题、解答情况、宣传内容等,以便后续评估服务质量。

3.记录农村居民的反馈意见,包括满意度、意见建议等,帮助改进服务质量。

4.记录法律援助需求的贫困农民信息、案件详情联系方式

5.记录有公证需求的村居民信息、案件详情联系方式

定期对工作记录进行整理,并向上级机构提交相关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和分析。

第四条服务过程中的工作纪律

1.不得为完成任务而虚捏、假报、编造虚假的问题

2.不得对咨询的法律问题推诿敷衍

3.不得收取咨询对象的土特产等财物

4.不得泄露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

5不得有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五条服务过程的量化考核管理

1.设定考核指标根据服务目标和要求,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如服务次数、受助群体覆盖率、法律咨询问题解答率、满意度调查等。

2.设定考核周期通常为月度或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服务工作。

3.建立考核评分体系将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为不同层级的服务人员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

4.数据采集与分析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5.绩效激励与约束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与激励,同时对表现不佳的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辅导。

6.将考核结果进行适度公开,让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了解服务工作的情况,增加考核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7.定期评估定期对进村入户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措施。

第六条违反工作纪律的处置办法

1.发现虚捏假报一次,进行口头警告,提醒其注意纪律,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发现虚捏假报两次以上,给予书面警告并将违纪事项记录在案,作为日后处理的依据。

2.对于违反工作纪律两项以上的法律服务人员,视为严重违纪,暂停参与相关工作,并接受整改和培训,直至违纪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情节严重且不愿改正的法律服务人员,可以清除出服务岗位。

3.对于特别严重的违纪行为,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行为,可以终止其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劳动合同,并作为律师、法律工作者年终考核的依据。

第七条 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