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红枣不仅以其营养丰富、甘甜耐贮的特性,彻底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滋养着一代代的柳林儿女,而且催生了璀璨的柳林民俗和文化。   

  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除了鲜食以外,红枣柳林人民的日常饮食密不可分。馒头里放几颗枣儿,做成枣馒头,再熬上一锅红枣小米粥,无疑是最便捷,也是流传最广的红枣食用方式。 

  柳林红枣品质极高,据《永宁州志》载,明万历年间,“青龙枣交易甚广,以其个大、核小、肉厚、色鲜、味美、汁甜而闻名遐迩。”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增强体质等保健功效 

  柳林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清时期,晋商繁荣,达到巅峰,留下了“小北京”的美誉。漫长的岁月,催生了璀璨的民俗和文化,而红枣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柳林盘子会,是最重大的民俗活动。“盘子”上用白面和红枣制作的“枣山”、“枣洞洞”等诸多面塑贡品,既有“盼子”的祈愿,也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的寓意盘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柳林,几乎每项民俗活动或重大节日,都离不开红枣的身影。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做枣豆子;清明节蒸枣篮篮;端午节用红枣包粽子;过年、生日吃枣糕。婚俗中,用枣做花馍,被褥里缝几颗枣,寓意早生贵子,日子红火。就算是儿女外出,母亲也会在其携带的衣物里,放一把红枣,盼其早归。 

   此外,红枣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本土艺术爱好者们以红枣为题材创作的绘画、摄影、剪纸、板画、等艺术作品,进一步繁荣着柳林的文化,丰富着人民的精神生活。 (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