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这里,曾经是一片贫困肆虐的土地——

  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县区是贫困县,2014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8万人,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19.2%,超全国12个百分点。

  这里,如今是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

  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光伏扶贫、护工培训……聚焦摆脱贫困,持续打响“三大品牌”,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里的干部群众正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新篇章。

  这里是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吕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咬定目标、尽锐出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实现了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7万户58.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8%。

  放眼吕梁大地,响鼓劲催、旌旗如画。

  一声号角 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县蔡家崖,在同晋绥边区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交谈时语重心长地说道:“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吕梁精神”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连续三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全市召开脱贫攻坚大会,部署实施“4336”行动计划,超前谋篇布局、抽调精兵强将,绘出作战路线图,向全市发出脱贫摘帽的总攻号令。

  我市坚持先学思想再决策,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挂图作战、痕迹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和落实机制;将全市2097支扶贫工作队、6511名工作队队员、1788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原来是嘴上说一说,会上讲一讲,调研看一看,现在数字准了,基础清了,路数对了,知道咋干了。”“脱贫攻坚,既讲责任更讲感情,必须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亲人一样,用心用力去扶贫。”领导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干,从市一级到区县到乡村,看得见的是上下苦干,是思想的深刻转变;扶贫工作紧锣密鼓,贫困户的命运被改写……

  “要是我们还住在原来村里的老房子里,这几天肯定又是冻得不行!现在的政策可真好,我们这些村里人也住上了有‘大暖’的房子!”隆冬时节,寒意渐浓,兴县瓦塘镇上虎梁村的刘挨提心里却暖阳一片。刘挨提口中的老房子,是住了四十多年的老宅,早就有了明显裂痕,漏风漏雨还不安全。通过易地搬迁,刘挨提和村民们在去年一起圆了新房梦。

  脱贫攻坚不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合唱”。我市在继孝义、汾阳、文水帮扶临县、石楼、岚县后,确定中阳帮扶方山,柳林16户企业帮扶兴县24个贫困村的任务。同时,积极动员引导规模企业开展企县、企村合作帮扶,霍州煤电吕梁山公司、山西华兴铝业、华晋公司、汾酒集团等大型国企、央企纷纷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2019年,临县、兴县、石楼3个深度贫困县进入摘帽程序,实现了286个贫困村退出、7.76万人脱贫。吕梁,这片饱经沧桑的红褐色土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精准施策 开对“药方”誓拔穷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致贫致困原因,各县、各村、各户情况各不相同,开对“药方子”,找到“新路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以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干了一年也不知道是赔是赚。现在扶贫队员帮我们算清了收支账,心里踏实多了。”石楼县马家山村贫困户温智平深有感触地说。

  精准、精准、再精准。几年来,我市进一步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

  聚焦生态扶贫。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做法,探索开展了林地经营权量化入股合作社或造林企业的试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广泛开展合作社造林,超额完成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个100万亩”,目前,全市共有1301个农民造林合作社,2.05万贫困群众参与造林,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聚焦特色产业扶贫。持续打造红枣、核桃、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建设,2019年4月和9月先后举办了两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签约项目总额达41.56亿元。11月以来,组织市县区每周一在山西展览馆举办农产品展销活动,促进农村群众增收。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围绕“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利用新村旧村两种资源,开辟产业就业增收渠道。目前,全市“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87个安置点已全部竣工,搬迁入住11.4万人,配套后续扶持产业76个,切实保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聚焦“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持续打造“诚信、勤劳、专业”品牌,建成10个培训基地、52个城市就业联络部,累计培训4.9万人,实现就业2.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一万余人,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聚焦教育扶贫。实现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资助政策全覆盖,20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受益,全市无因贫辍学学生,教育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

  誓要拔穷根、摘穷帽。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进展,一个个贫困村在吕梁山区深处迎来巨变。

  凝心聚力 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我在临县朝阳农牧有限公司干挤奶的活,一个月能到手的工资是两千一到两千四,照顾家的同时也赚了钱,以前哪能想到有这种日子。”说起村里的产业扶贫,54岁的刘改平充满喜悦。

  “我在太原做护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对以后的生活,我满怀信心。”来自离石枣林乡的郭丸兰,提到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带来的变化,满是感激。

  像刘改平、郭丸兰一样,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吕梁的变化。这些年,通过实施护工培训、产业、健康、教育、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脱贫攻坚项目,我市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全市干部群众用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准脱贫的“吕梁经验”:

  ——我市生态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充分肯定我市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做法。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我市光伏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光伏扶贫荣获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我市与国家农发行合作创造的风险补偿产业扶贫贷款“吕梁模式”在全国推广。“一码清”管理法、“一保通”扶贫保险等做法全省推广。

  ——“吕梁山护工”品牌入选全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成为一张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片。

  ……

  一个时代目标已经确立,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

  “戮力同心,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我们要像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强调的那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市扶贫办主要负责人表示,2020年,吕梁脱贫攻坚战线将继续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吕梁新篇章!